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食叶昆虫微虫笼,包括上下扣合的上虫室、下虫室,上虫室、下虫室通过磁力结合在一起,形成用于盛装昆虫的腔室。本实用新型设计精巧,贴合度高,上下虫室互为支撑,无需额外组件,即可紧密固定在植株叶片上;体积小、重量轻且操作简便,对植株叶片及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既可单独用于叶背取食昆虫或叶面取食昆虫的饲养及观察,还可以同时进行取食不同部位两种昆虫的饲养及观察。
公开号:CN214339499U
申请号:CN202022756242.7U
申请日:2020-11-25
公开日:2021-10-08
发明作者:张大为;惠娜娜;李继平
申请人: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PC主号:A01K67-033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饲养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用途食叶昆虫微虫笼。
[n0002] 蚜虫、粉虱等小型昆虫体型小,但产卵数量大且世代重叠现象严重,不利于进行单头或者少量个体的生物学特性、毒力测定等试验研究。近年来组学技术不断发展,相关试验除对昆虫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对植物材料的完整性及均一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微型养虫笼无法同时满足以上要求。
[n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植株叶片及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的多用途食叶昆虫微虫笼。
[n0004] 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食叶昆虫微虫笼,包括上下扣合的上虫室、下虫室,所述上虫室、下虫室通过磁力结合在一起,形成用于盛装昆虫的腔室。
[n0005] 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食叶昆虫微虫笼,其中,所述上虫室包括第一空心管,所述下虫室包括第二空心管,所述第一空心管的一端与第二空心管的一端相对接,通过所述第一空心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空心管的一端的钕铁硼磁铁,所述第一空心管与第二空心管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空心管的另一端与第二空心管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上纱网、下纱网,所述上纱网、下纱网、第一空心管、第二空心管形成用于盛装昆虫的腔室。
[n0006] 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食叶昆虫微虫笼,其中,所述第一空心管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三个钕铁硼磁铁块,三个钕铁硼磁铁块在所述端面上的连线形成一个正三角形,所述正三角形的中心在所述第一空心管的轴线上,相应的,所述第二空心管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三个钕铁硼磁铁块,三个钕铁硼磁铁块在所述端面上的连线形成一个正三角形,所述正三角形的中心在所述第二空心管的轴线上。
[n0007] 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食叶昆虫微虫笼,其中,所述第一空心管与所述第二空心管的材料为聚乙烯发泡棉,所述第一空心管与所述第二空心管的管壁厚度在1-3cm范围内,孔径在1-5cm范围内,其密度在18-35Kg/m3范围内。
[n0008] 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食叶昆虫微虫笼,其中,所述上纱网、下纱网的目数为80-120目之间。
[n0009] 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食叶昆虫微虫笼,其中,钕铁硼磁铁块的直径在 1-6mm范围内,厚度在0.5-5mm范围内。
[n0010] 本实用新型设计精巧,贴合度高,上下虫室互为支撑,无需额外组件,即可紧密固定在植株叶片上;体积小、重量轻且操作简便,对植株叶片及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既可单独用于叶背取食昆虫或叶面取食昆虫的饲养及观察,还可以同时进行取食不同部位两种昆虫的饲养及观察。
[n0011] 图1为上虫室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n0012] 图2为上虫室的结构示意图的仰视图;
[n0013] 图3为下虫室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n0014] 图4为下虫室的结构示意图的仰视图;
[n0015]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食叶昆虫微虫笼的结构示意图的主剖视图。
[n0016] 如图1、图2、图3、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食叶昆虫微虫笼,包括上下扣合的上虫室1、下虫室2,上虫室、下虫室通过磁力结合在一起,形成用于盛装昆虫的腔室。
[n0017] 结合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食叶昆虫微虫笼,其中,上虫室1 包括第一空心管11,下虫室2包括第二空心管21,第一空心管的一端与第二空心管的一端相对接,通过第一空心管的一端与第一空心管的一端的钕铁硼磁铁3,第一空心管11与第二空心管21连接在一起,第一空心管的另一端与第二空心管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上纱网12、下纱网22,上纱网、下纱网、第一空心管、第二空心管形成用于盛装昆虫的腔室。
[n0018] 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食叶昆虫微虫笼,其中,第一空心管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三个钕铁硼磁铁块3,三个钕铁硼磁铁块在端面上的连线形成一个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中心在第一空心管的轴线上,相应的,第二空心管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三个钕铁硼磁铁块,三个钕铁硼磁铁块在端面上的连线形成一个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中心在第二空心管的轴线上。
[n0019] 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食叶昆虫微虫笼,其中,第一空心管与第二空心管的材料为聚乙烯发泡棉,第一空心管与第二空心管的管壁厚度在1-3cm范围内,孔径在1-5cm范围内,其密度在18-35Kg/m3范围内。
[n0020] 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食叶昆虫微虫笼,其中,上纱网、下纱网的目数为 80-120目之间。
[n0021] 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食叶昆虫微虫笼,其中,钕铁硼磁铁块的直径在 1-6mm范围内,厚度在0.5-5mm范围内。
[n0022] 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食叶昆虫微虫笼,其中上、下虫室为半包围结构,组装后即可实现透气不透虫的效果,上下虫室均可接虫并且互为支撑,可根据试验类型及昆虫的种类灵活选取上下虫室的直径及厚度,对昆虫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同时对植物叶片无损伤。
[n0023] 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食叶昆虫微虫笼,上下虫室使用的纱网为80-120目,昆虫不会逃逸且透气性好。
[n0024] 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食叶昆虫微虫笼,上下虫室通过钕铁硼磁铁连接,设计精妙,操作便捷。
[n0025]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材料易获得、制作简单、成品轻便、操作简便、对昆虫及植物适合度高且对正常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适合多种昆虫学试验研究。
[n0026]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用途食叶昆虫微虫笼(clip-cage),包括上虫室及下虫室,上下虫室顶部设有透气网,上下虫室通过磁铁连接。本实用新型设计精巧,贴合度高,上下虫室互为支撑,无需额外组件,即可紧密固定在植株叶片上;体积小、重量轻,可视化程度高且操作简便,对植株叶片及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既可单独用于叶背取食昆虫或叶面取食昆虫的饲养及观察,还可以同时进行取食不同部位两种昆虫的饲养及观察。本实用新型可根据试验昆虫的种类筛选上下虫室的直径及厚度,适用于蚜虫、粉虱、蓟马、飞虱、叶螨及盲蝽等微小型昆虫的生物学特性、毒力测定及代谢组学等多种室内外实验研究。
[n0027] 钕铁硼磁铁块直径在1-6mm范围内,厚度在0.5-5mm范围内,厚度方向充磁。
[n0028] 利用上述微虫笼研究绿盲蝽取食诱导棉花棉蚜生命表。
[n0029] 1.利用毛笔将温室饲养的绿盲蝽3龄若虫接到棉花苗倒3叶,用本实用新型微虫笼固定在叶片上,取食1天,2天,3天后移除试虫。
[n0030] 2.利用毛笔将温室饲养的棉蚜成虫接到绿盲蝽取食诱导的棉苗植株的倒4 叶片,用本实用新型微虫笼固定在叶片上。每处理编号后放入温度25度,湿度65%,光照(L:D)14:10的条件下连续饲养。
[n0031] 3.成蚜产蚜后,每株保留1头若蚜,用毛笔刷去成蚜及其余若蚜,继续放入温度25度,湿度65%,光照(L:D)14:10条件下饲养。
[n0032] 4.每日观察1次,记录蚜虫的蜕皮及生长发育情况,直至试虫死亡。比较分析不同处理棉株对棉蚜生命表的影响。
[n0033] 本实用新型微虫笼上下虫室的厚度均为1cm,磁铁呈等边三角形均匀分布,在上下虫室距底边3mm处嵌入并固定。
[n0034] 表1.上述实验中试虫体型及逃跑情况
[n0035] 试虫 试虫数量 平均体长 植物 24小时逃跑率 24小时死亡率 绿盲蝽3龄若虫 10 3.34mm 棉花 0 0 棉蚜成蚜 14 0.968mm 棉花 7.14% 0 棉蚜1龄若蚜 14 0.526mm 棉花 14.28% 0
[n0036] 上述实验分别涉及了0.5mm、1mm及3mm左右的试虫,基本涵盖了微小型昆虫的体型,各处理试虫逃跑率低,存活率高,且对植物叶片无损伤,表明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微小型昆虫的各种室内及田间试验。
[n0037]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5)
[0001] 1.一种多用途食叶昆虫微虫笼,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扣合的上虫室、下虫室,所述上虫室、下虫室通过磁力结合在一起,形成用于盛装昆虫的腔室,所述上虫室包括第一空心管,所述下虫室包括第二空心管,所述第一空心管的一端与第二空心管的一端相对接,通过所述第一空心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空心管的一端的钕铁硼磁铁,所述第一空心管与第二空心管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空心管的另一端与第二空心管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上纱网、下纱网,所述上纱网、下纱网、第一空心管、第二空心管形成用于盛装昆虫的腔室。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食叶昆虫微虫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心管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三个钕铁硼磁铁块,三个钕铁硼磁铁块在所述端面上的连线形成一个正三角形,所述正三角形的中心在所述第一空心管的轴线上,相应的,所述第二空心管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三个钕铁硼磁铁块,三个钕铁硼磁铁块在所述端面上的连线形成一个正三角形,所述正三角形的中心在所述第二空心管的轴线上。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用途食叶昆虫微虫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心管与所述第二空心管的材料为聚乙烯发泡棉,所述第一空心管与所述第二空心管的管壁厚度在1-3cm范围内,孔径在1-5cm范围内,其密度在18-35Kg/m3范围内。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用途食叶昆虫微虫笼,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纱网、下纱网的目数为80-120目之间。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用途食叶昆虫微虫笼,其特征在于,钕铁硼磁铁块的直径在1-6mm范围内,厚度在0.5-5mm范围内。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2301969B|2012-07-18|海杂回交商品苗种的培育方法
KR101517309B1|2015-05-04|응애 조성물, 그의 용도, 포식성 이리응애의 사육 방법, 상기 포식성 이리응애를 사육하는 사육 시스템 및 작물에서의 생물학적 해충 방제 방법
JP4898703B2|2012-03-21|ダニ構成物、その使用、捕食性カブリダニAmblyseiusswirskiiを飼育するための方法、前記捕食性カブリダニを飼育するための飼育システム、および作物に対する生物的害虫防除方法
CN102318571B|2013-07-03|海紫杂交扇贝新品种的培育方法
KR20140135988A|2014-11-27|고기진드기 및 이리응애를 포함하는 응애 조성물, 그의 용도, 포식성 이리응애의 사육 방법, 포식성 이리응애를 사육하는 사육 시스템 및 작물에서의 생물학적 해충 방제 방법
CN102301971B|2012-08-08|紫海杂交扇贝新品种的培育方法
CN102301970B|2012-07-18|紫杂回交商品苗种的培育方法
CN105360021B|2018-12-07|一种小龙虾温室育苗装置及稻田种养循环方法
CN206118834U|2017-04-26|鱼菜共生无土栽培系统
CN110192535A|2019-09-03|一种川纹笛鲷的室外人工育苗方法
CN214339499U|2021-10-08|多用途食叶昆虫微虫笼
JP5271363B2|2013-08-21|ダニ構成物、その使用、捕食性カブリダニAmblyseiusswirskiiを飼育するための方法、前記捕食性カブリダニを飼育するための飼育システム、および作物に対する生物的害虫防除方法
CN105165726A|2015-12-23|一种利用扦插植物立体扩繁烟蚜茧蜂的方法
CN108476826B|2020-07-28|一种释放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的方法
CN109275600B|2021-08-31|一种斜带髭鲷室内育苗方法
CN103168752A|2013-06-26|利用麦二叉蚜扩繁烟蚜茧蜂的方法
Duckett1972|Pentagonal arrays of ribosomes in fertilized eggs of Pteridium aquilinum | Kuhn
CN206078615U|2017-04-12|一种新型螃蟹养殖网及利用该养殖网的螃蟹养殖系统
CN110140680A|2019-08-20|一种合浦珠母贝底播养殖方法
CN104488830B|2017-07-18|一种规模化生产伯氏生卡螨的方法
CN210900990U|2020-07-03|蠋蝽饲养笼及蠋蝽扩繁系统
CN214229496U|2021-09-21|规模化豆丹养殖装置
CN214229497U|2021-09-21|规模化豆丹养殖室
CN105165725A|2015-12-23|螨组合物,其用途,螨饲养方法和系统,及害虫防治方法
CN213663191U|2021-07-13|一种离体昆虫培养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2756242.7U|CN214339499U|2020-11-25|2020-11-25|多用途食叶昆虫微虫笼|CN202022756242.7U| CN214339499U|2020-11-25|2020-11-25|多用途食叶昆虫微虫笼|
[返回顶部]